母乳能给婴儿超强免疫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报道:“不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其出生后6个月内腹泻的发病和死亡的几率分别比那些用纯母乳喂养而得到免疫保护的婴儿高15 ~25倍。”早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婴幼儿喂养会议就曾声明:“不良的喂养方式及其后果是世界主要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人为的问题。无疑它可被看作是我们科学技术和经济结构的耻辱,也是我们发展成就中的污点”。母亲的乳汁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母乳不仅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还含有帮助婴儿抵御许多常见病的抗体,它清洁、无菌、新鲜、从不变质,温度适宜,喂养方便,随需随喂。母乳喂养,母子间易加强情感联系,一旦建立,容易保持,并有助于母亲分娩后止血。母乳的营养成分可随小儿不同年龄段所需的营养而发生改变,非常神奇,所以,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母乳喂养可不受小儿年龄的限制。

母乳是孩子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儿童基金会都十分重视母乳的喂养,要求4个月以下孩子的母乳喂养率要达到85%以上,以保障儿童健康。据研究,母乳是孩子生后4~6个月内的最佳营养食品,年轻妈妈应坚持给孩子母乳喂养。

★为什么吃母乳的婴儿少发病

母亲亲自哺乳和护理婴儿,能防治婴幼儿疾病。母乳中含有各种防病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它的产生是因为乳母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肠道一乳腺循环”。这项循环是这样进行的:当母亲经常给自己孩子换尿布、喂奶、爱抚婴儿时,婴儿身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被母亲双手接触沾染,母亲经口吃下这些微生物,经母亲肠道吸收,成为一种抗原。母亲肠道黏膜下有淋巴结,淋巴结内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这种抗体是特异的,能专门对抗乳母吃下去的微生物。这种抗体就是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A。它在母亲体内由肠道进入血液中,随母亲血液循环再运送到母亲的**内,再由乳汁排出,婴儿吃了母乳就有抵抗自身微生物的抗体,因而就可防治疾病。这个过程就是“肠道一乳腺循环”。

随着婴儿慢慢地长大,他们自己体内也会产生这种抗体,但须到3-4个月后才能产生一定量的抗体。因此,母乳喂养至少要坚持到4个月。4 -6个月后,可以给婴儿逐渐添加辅助食品,补充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并逐渐向食物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母亲要尽可能亲自护理婴儿,要亲手给婴儿换洗尿布,增加母婴接触,这样乳母体内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乳汁才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乳汁中有很多抗病物质。如母乳中还具有能抗病且有活性的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等病原体。母乳中还含有一种叫双歧因子的物质,可以帮助婴儿肠道内正常存在的乳酸杆菌生长。乳酸杆菌则能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生长。乳汁中还有一种能与铁结合的蛋白,叫乳铁蛋白。有些致病菌的生长需要铁的存在,如果铁已结合成乳铁蛋白便不利于致病菌的生长。

母乳哺育婴儿1个月,就可使该婴儿患儿童白血病的危险降低20%,而母乳喂养6个月,婴儿患白血病的危险将降低30%。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母乳有帮助孩子抵抗癌症侵袭的作用。研究人员对2200名母乳喂养儿童的资料做比较,发现母乳喂养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比非母乳喂养儿童低21%。科学家们认为,尽管现在的婴儿奶粉里添加了许多种营养物质,但其配方结构和营养与母乳相比还差得很远。因此,母乳喂养的独特优越性是任何人工配制的奶粉所无法取代的。医学专家建议,每名新生儿至少应在最初的6个月里接受母乳喂养。有人做了杀人犯群体的调查,结论是:未得到母乳喂养的人犯罪率比母乳喂养的人犯罪率高得多。

总之,母亲应自己动手护理婴儿,让婴儿吃自己的奶,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这样,无论从营养或预防疾病角度看都大有益处。婴儿慢慢长大有个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因此,孩子4-6个月后,继续喂母乳仍具有帮助孩子防病治病的作用。

★初乳能极大提升新生儿的免疫力

初乳是母亲产后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量少(10毫升~ 40毫升),黏稠,因含胡萝卜素而色黄。初乳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母亲应保证把初乳喂给孩子。

初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和大量的抗病物质,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较多的锌(锌是各种细胞、器官的组成成分之一)。与成熟乳(产后10天以上的乳汁)相比,其脂肪和糖的含量较低,适宜新生儿消化、吸收;而且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且以乳球蛋白为主;与抗体有关的免疫球蛋白IgA在初乳中的含量比成熟乳高20 ~ 40倍。因此,初乳不仅可以使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大量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获得大量抗体,给予新生儿抗御疾病的武器,这些武器几乎能抵抗和杀死所有可能遇到的病菌,以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这就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很少得病的原因。

为了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做母亲的一定要让宝宝吃上妈妈的初乳。即使初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母亲也应尽可能把初乳喂给孩子。此外,产后及早喂奶,不仅能得到价值很高的初乳,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宫体修复,减少产后出血等,其益处绝非一般,年轻的妈妈们应倍加珍惜初乳,切莫将非常珍贵的初乳丢掉!

★“开奶”的时间

母亲生下宝宝后,第一次让孩子吸吮自己的**称为“开奶”。许多妈妈不晓得什么时间给孩子开奶最合适。有的开奶早,有的开奶晚,这两种情况都不科学。据资料介绍,新生儿开奶的时间,以产后4-~6小时最为适宜,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最高。早于4小时开奶或晚于6小时开奶对母子都会有许多不利因素。

如果在新生儿生后4小时之前开始喂奶,为开奶过早。这样会对婴儿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新生儿胃内常有羊水,尤其是剖宫产下的婴儿羊水更多,这时候喂奶容易引起呕吐或窒息。

如果在新生儿出生6小时以后开始喂奶,为开奶过晚。同样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从母亲角度分析,开奶时间过晚容易造成母乳喂养率下降,因为产后尽早让孩子吸吮自己的**会产生某种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使母亲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和缩宫素,这两种激素可促使母亲的乳腺分泌乳汁并引起缩宫素分泌,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加速复位,有助于产后出血尽早停止。母亲早喂奶、勤喂奶,不仅能增加泌乳量,孩子多次吸吮使乳管内的奶水排空,母亲能免受奶胀的痛苦,还能防止乳腺炎的发生。而且早开奶还有利于建立母子亲密关系。从新生儿角度分析,开奶过晚容易造成初乳丢失。如果开奶过晚,孩子吃不到初乳那不十分可惜吗!所以开奶时尽管乳汁只有很少一点,也要坚持喂乳,哪怕让婴儿噙着**呆一会儿,同样也有利于刺激乳汁分泌和母子的相互适应。

★如何提高母乳质量和产奶量

乳母的乳汁分泌得多少,质量的高低,与乳母自身的营养状况、精神和生活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乳母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成分,要补充母体因怀孕、分娩消耗所造成的损失,还要保证增加乳汁的量和提高乳汁的质,所以乳母的营养要高于一般人。乳母必须摄取量足和品种齐全的营养,乳汁的质和量才能达到婴儿需要的水平。乳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内脏等,吃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奶中的钙、红糖中的铁质,要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得到各种维生素,乳母的膳食要平衡,因此也要吃足够的粮食。乳汁中绝大部分是水,所以要喝足水,水分缺乏,是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多喝一些汤类如蹄膀汤、鸡汤、排骨汤、鲫鱼汤、肉汤、青菜豆腐汤等,以汤发奶是中国民间早就流传的方法。乳母不宜只挑自己喜爱的食物吃,而不考虑乳汁的质量,如果食物单一,婴儿就不可能从乳汁中得到应有的营养,时间长了会出现营养不良。乳母要少吃油腻食物,避免吃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乳母负担自身和婴儿的双份营养,从小儿出生15天起,母亲每天需供给500克乳汁。随着小儿月龄的增加,乳汁量也增加。乳母摄入的蛋白质应高质量,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即食用鸡、瘦肉、鱼、蛋、豆、核桃,吃含维生素多的水果及矿物质多的蔬菜。因奶中85%~90%是水分,故每天还应饮3升流汁食品。

精神紧张和忧虑都会刺激交感神经,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抑制催乳素(泌乳素)分泌,从而导致乳汁的减少。乳母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使乳汁分泌得多。乳母精神上受到刺激,如紧张、忧虑、惊恐,会使乳汁分泌减少甚至回奶(断奶),因此要注意避免。

乳母的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学习、休息、家务劳动要安排适当。睡眠充足,劳逸结合,身体健康,乳汁分泌就比较旺盛。过于疲劳乳汁分泌就少,所以,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的奶量就多,而午后分泌的乳汁就少。用吸奶器吸乳和让婴儿吸吮,均能刺激乳汁分泌。乳母忌用烟、酒、茶与刺激物,烟中的尼古丁能减少乳汁分泌;酒中的酒精、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成分,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兴奋不安;吸烟喷出的气体对婴儿也不利。乳母不宜穿过紧的内衣,以免压迫**,影响乳汁分泌。**表面附着很多神经末梢,通过孩子口唇和**的接触,形成神经反射到乳母的脑垂体,垂体就会分泌很多催乳素,使奶量增多。另外,每次哺乳时必须将奶吸空,才能产生更多的奶,如一侧乳腺产50毫克,喂奶时全部吸光,下次可能产55毫升,反之则越产越少。

总之,要避免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睡眠,室内空气要流通,做活动量小的家务及散步。

★奶瓶还是玻璃的好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把市场上出售的用聚碳酸酯塑料制的6个不同牌子的奶瓶和玻璃制的1个奶瓶,放人500C的开水中,冷却到- 26℃时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结果表明,在全部塑料制成的奶瓶中,检测到3.1~5.5ppb( lppb)是十亿分之一的双酚A。

美国的研究已知双酚A是增殖乳癌细胞的物质,即使其量极微,也起到像雌性激素那样的作用。据称,引起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生殖障碍,如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使雄性鳄鱼的阴茎变小等的70种物质中就有双酚A。

★断奶的时机和方法

婴儿断奶的最佳时期为8~12月龄。世界卫生组织新的观念是母乳喂养没有时间、年龄限制,因母乳的营养成分是任何保健食品替代不了的。在此期间,单靠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不及时添加食物,不及时断奶,就会使孩子对母乳产生依恋,不愿吃别的东西,日久会营养不良、消瘦,甚至贫血等,从而降低了婴儿的免疫力。要想能够顺利断奶,又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在炎热的夏季或孩子生病时断奶,可推迟到凉爽的秋季或孩子健康恢复后再考虑断奶。

(2)忌“闪电式”断奶。断奶是一个过程,不能说断就断。父母要在断奶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如4个月后添加辅食,就是为断奶做准备,在断奶前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逐渐增加辅食量。到断奶时就较易顺利地渡过。

(3)忌“恐吓式”断奶。比如妈妈在**上涂上紫药水、辣椒面等,吓得孩子不敢吃奶,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是极不可取的。

(4)忌“回避式”断奶。比如母亲“回娘家”或把孩子暂时“送人”,让婴儿看不到母亲,吃不到奶,突然失去了“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享受,结果引起孩子精神不佳、哭闹、食欲不好、腹泻等不良反应,也是极不可取的。

(5)断奶时忌“心太软”。只要季节及孩子健康状况适宜,该断奶时就断奶,不要太溺爱、心太软,使孩子的断奶一推再推,有的推到好几岁,养成“吊**”的习惯,于是孩子对吃奶越来越迷恋,以致不愿吃饭,引起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后果。

★母乳喂养有禁忌

以母乳哺育子女,是每一位母亲的神圣职责。但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能给自己的小宝宝哺乳。这主要取决于母亲的本身状况j以下情况应暂停或禁止母乳喂养。

1.母亲患急性乳腺炎

发病期间暂时不宜喂奶,以免对孩子健康不利。此时应选用代乳品来喂养,待乳腺炎痊愈后才可继续喂奶。因此时母体发热,乳腺管发炎化脓,乳汁可能被细菌污染,母亲服用的抗生素等药物成分也会渗透到乳汁中,故暂不能喂奶。

2.母亲患感冒

如果是一般的感冒,不必停止喂奶,但如果是重症感冒,应谨防呼吸道传染,喂奶时可戴口罩。

3.母亲患肝炎

肝炎有甲肝、乙肝、慢性肝炎之分。母亲患急性肝炎时可暂缓母乳喂养;患乙型肝炎时,一般病程较长,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胎儿可能在宫内已有感染,应在出生后1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给孩子增加抗乙型肝炎抗体。一般认为,这些母亲可以给婴儿哺乳。

4.母亲患心脏病

母亲患有心脏病,是否可哺乳取决于心脏的功能状态。心脏功能状态尚好,可以考虑哺乳;若是心功能状态很差,就不能哺乳。因为喂奶会使母亲代谢增加,活动量增加,会更加加重心脏负担。

5.母亲服药期间

母亲因病而服用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以及阿托品、苯妥英钠、地西泮(安定)、可待因、吗啡、抗精神病药物等,暂不能喂奶。因为母亲所服用的药物成分可渗透到乳汁中,通过喂奶进入孩子的机体,对孩子产生作用。比如,母亲长期服用四环素,就会使孩子长出的牙齿变黄,形成永不褪色的斑痕沉着。

6.其他疾病

患有某些其他疾病的母亲,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如开放性肺结核、传染病、性病、精神病、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哺乳。有的孩子对母乳过敏,表现为皮肤眼球发黄,在生理性黄疸期已过的情况下仍有黄疸持续,此种情况只需停喂母乳2~3天后再喂就一切正常了。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患有苯丙酮尿病、半乳糖血症的母亲不能哺乳。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